珠海市农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
珠海农控集团、珠海中心粮库项目是市、省级重点建设项目、中央投资补助项目。一期工程计划明年1月完工,截止8月底,已经全面完成基础开挖和部分单体的封顶工,主体工程完成50%,投资完成3101万元
每年的开渔季,唐家市场总能在一众农贸市场中脱颖而出,成为湾区海鲜爱好者热门打卡地。这里不只是个买卖海鲜的地方,更是一本活色生香的“海洋生活志”。海鲜,是唐家市场的名片,也是其最动人的语言。你能看着活跳跳的生鲜海味,想象出一百种烹饪方式。今天,让我们推开时光之门,走进唐家市场的“前世”与“今生”。
唐家市场的旧貌新颜
从“蹲着卖”到“站着选”
唐家市场建成至今已近30年,是珠海名副其实的老牌市场。35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涵盖了主体市场、海鲜区及外围商铺。但唐家市场的根,却深深扎在更早以前——那时,这里只是渔民自发形成的简易交易场所,因主打小鱼小虾,得名“鱼仔档”。铁皮为顶,水泥为台,买卖双方蹲着完成交易,虽然简陋,却洋溢着原始的海味和人情。
2022年7月,农控集团下属市场集团加大文明城市建设专项投入,启动对唐家市场的整治改造提升行动,实现“旧貌”换“新颜”:翻新加固钢棚架、改造自产区及停车场地坪、优化排水、重建排污系统。而海鲜区作为“门面”,一改原来低矮台位,以海洋风情的新面貌亮相,顾客无需再弯腰挑选,经营户们也能站着卖货,这一“站”,不仅是空间的解放,更是一次品质的提升。
从功能定位到打出“鲜”字招牌
唐家市场自成立之初便与“海味”紧密相连,从早期渔民自发聚集的“鱼仔档”到如今设施完善的现代市场,“鲜”始终是最亮的招牌。随着时间推移,市场不仅保留渔民自产自销的传统经营模式,也不断丰富海鲜品类、提升服务体验,把“鲜”进一步打造为深入人心的市场品牌。
走进今天的唐家市场,仿佛翻开清代聂璜的《海错图》:琳琅满目、应有尽有。凭借近海的优势,许多海鲜由渔民凌晨出海捕捞、清早直送,自产自销,形成特殊的“渔文化”。在这里,虾蟹鱼贝只是基础款,狮头鱼、本地小鱼河虾等小众鲜货也时常可见,主打“价廉物美,新鲜度高”。
这里的经营户,个个都像“行走的海鲜百科全书”,顾客的随口一问,便能收获从挑拣到烹饪的全套贴心指南:“蟹看起来青一点就没有这么多肉的,肉蟹壳硬一点,水蟹拿起来软一点”“肯定清蒸啦,清蒸吃起来鲜”……他们用经验和热情,守护着每一份海鲜的鲜度,也守护着顾客的信任。
诚信,是“老唐家”留客的底气
如果问唐家市场何以三十年长盛不衰,答案就藏在那些守了摊子二三十年的老档主身上。
“我们在这卖虾二十几年了”,一位卖了二十八年的虾档老板一边利落地分拣活虾,一边感慨,“诚信经营才能留住客人啊,我们从来不短斤少两,服务好、品质优,顾客才能常做常有嘛。”
贝类摊位的档主:“变化太大了!最早只有花甲、白贝、青口这几样,现在桂山砚、沙白、扇贝、花螺、鲍鱼……各种各样。”问及经营秘诀,她笑着说,“海鲜这一行,没有窍门,就是‘诚信’两个字。从老爷子那一代就这么做下来的:足秤、不以次充好。客人试过一次,就会回来。”
干净整洁的唐家市场
诚信,不仅源于经营户的自觉,也来自市场管理团队的持续推动。市场集团近年来坚持落实诚信经营建设,常态化开展诚信为本自查自纠工作,同时为商户建立信用档案,引导商户以“诚”促商。此外,市场内设置公平秤、投诉信箱,并安排专职人员巡场检查,确保明码标价、合规经营。正是这种上下联动、经营户与管理方共同努力,让唐家市场在岁月更迭中始终葆有温暖的市井味与人情味。它不只是一处交易场所,更是一个靠口碑垒起来的“海鲜家园”。
在这里,每一天的开市不只有海鲜的流转,更是人与情的相遇。唐家市场,用最新鲜的货、最真诚的心,留住了珠海人胃里的海,也留住了时光里的信与情。
图 文:市场集团